手机网

首页 > 每日头条+头图 > 正文

新基发行部分公司计划缩水业绩与规模之辩重现

2011-03-24 08:17:32易天富基金

  “放纵”可以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新基金审核通道增加和规模之痒令基金公司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近乎疯狂地发行新基金,个别基金公司甚至喊出了年内发行10只以上产品的口号。不过,在前期发力过猛之后,新基金募资份额下降和拥挤的发行渠道开始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调整节奏。南都记者获悉,上海数家基金公司都将年内的发行目标调整在了4只以内,这种速度已算恢复“正常”。

  “这个行业迟早要反思一个问题,即规模的扩大不能依赖于新产品的发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营销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在销售不畅窘境的倒逼下,不少基金公司重新在产品好卖还是好运作、业绩好还是规模大之间陷入了纠结。

  渠道倒逼,计划缩水

  新基金发行渠道的放开点燃了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热情。三月的第一周,29只基金同时发行,近百只排队等候,场面蔚为壮观。彼时,市场上有基金公司甚至喊出了年内新发10只以上的目标,而计划发行6-8只的公司亦不在少数。

  亦有个别基金公司坚持只发两只新基金的年度计划,但这种另类的做法被有些公司认为是不思进取。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今年新发行并开始认购的基金数量为54只,而去年同期只有27只;今年新发行并成立的基金数量为29只,去年同期仅11只。

  尽管新基金发行的审批程序顺畅,但销售渠道的拥挤更让基金公司头疼。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托管发行基金数量已经接近饱和,从去年开始基金公司大力拓展的中小银行渠道目前尚无力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增长。银行也不愿意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在基金这一理财产品上,仍需要部分空间留给券商、私募等理财产品。

  渠道的拥挤已经在新基金的销售数据上得到了体现。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50只新成立的基金平均首募额为18.3亿份,低于去年20.71亿份的均值。其中,21只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平均首募额为15.41亿份,也低于去年17.23亿份的均值。

  同时,一些银行对新发基金的尾随佣金一口价提高到管理费的60%以上,这也让基金公司有点吃不消。

  在众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不少基金公司调整了新发基金策略。记者了解到,上海数家基金公司都将今年新发基金数量调整在了4只以内。同时,证监会截至3月18日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今年已批和待批的共有124只基金,其中三月份申报的仅有9只。

  这或许意味着,年初以来的新基金“泡沫”开始被刺破。

  “好做”与“好卖”之辩

  在基金公司人士看来,这种调整无非是在产品“好做”和“好卖”之间、规模和业绩之间的纠结与权衡。

  虽然基金市场在逐步进入“精耕细作”时代,但是“跑马圈地”的增长模式依旧有市场。在整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行新基金在增加资产规模,增加客户覆盖面等方面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杨卫东亦认为,如果不发新基金,可能原有客户会有一定的流失。其坦言,兴业全球基金去年的规模增长也部分得益于新基金的发行。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实情:“说实话,产品好做和好卖之间,我们的第一选择还是好卖。”原因很简单,董事会对于公司高层的考核标准主要还是规模。至于业绩,一般情况下差别并不会特别明显。

  其所在公司目前有基金产品十余只,年内预计新发基金刚下调为4只。“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说不定还会随着市场再次发生变化。”

  “在业绩和规模之间的权衡挺让人纠结的。”一家中等规模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称:业绩不好规模肯定上不去,但是规模做大了并不意味着业绩一定不好。“此外,产品线丰富齐全后,基金公司可以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主推不同的基金,这样就会尽可能保护整体规模。”

  另外一家规模排名前二十的公司市场部人士则对记者称,多发新基金涉及到人员配备、渠道、投研等,如果这些不匹配到位,即便产品“好卖”,后期运作也会“难做”。

  在杨卫东看来,公司大多数的资源都将被调动去新基发行,反而影响了基金公司的其他工作,而且整个团队可能疲于奔命。频繁地发行新基金将促使渠道不断地搬老基金进新基金,逼迫其他基金公司为了维持份额也不得不发行新基金,频繁地发行也将迫使基金公司不断接受渠道越来越高的要价,最终对整个行业都没有好处。

  “行业都全力发新基金,也必然导致基金越发越难,越发越小,甚至未来市场上会出现主动和被动的基金清盘,或是将过小的差不多类型的基金进行合并。”他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