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首页 > 每日头条+头图 > 正文

银行系QDII收益回暖面临赎回潮

2009-08-10 09:01:00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

  从推出时的万众瞩目,到金融风暴中的备受诟病,银行系QDII产品一路走来并不平静。以“全球配置”作为自身标榜的这类产品近期终于尝到了海外市场的甜头,今年前7个月,正在运行的332 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理财产品已经达到27款。然而,随着该类型产品净值的回升,许多原本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出于对风险的顾虑,更有可能选择赎回。

  QDII收益“转正”

  截至7月,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与北京银行(601169)均有产品晋级收益翻红榜单。渣打银行“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黄金超额回报指数(UTSN003)”产品上周尽管受黄金市场颓势拖累下跌超过3%,但仍继续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累计收益率为28.81%。

  由于连续两周海外股票市场的普遍走高, 超过92%的QDII 理财产品收益再次实现上涨,平均周涨幅为2.80%,QDII 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反弹持续。前周大宗商品市场表现不佳,受此影响,挂钩大宗商品价格类QDII 理财产品下跌明显,渣打银行“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黄金超额回报指数(UTSN003)”与“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成份原油回报指数(UTSN004)” 2 款理财产品上周跌幅均超过3%。

  据普益财富网统计,在中资银行的44 款QDII 理财产品中,除了1 款产品亏损超过50%外,所有理财产品净值均大于0.5。其中,3 款理财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为6.82%。外资银行的288款QDII 理财产品中,24 款理财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余理财产品均跌破净值;2 款理财产品亏损超过50%,占比不足1%。

  此外,运行期在6 个月至1 年之间的QDII 理财产品共26款,平均累计亏损12.99%,平均周涨幅为3.71%。运行期在1 年以上的QDII 理财产品有306款,平均累计亏损25.57%,平均周涨幅为2.72%。

  新品无奈主打稳健牌

  银行QDII产品高风险、高收益的形象近期有所改变,在产品收益有所突破的同时,银行并没有忘记补充新鲜血液,并且将投资风格更为明显的定位于稳健的保证收益型产品。全球经济复苏的宏观形势不明朗下,投资者购买QDII的意愿并没有明显提升。而随着净值的回升,许多一直持有的投资者出于风险的考虑,更有可能选择赎回。因此,银行推出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可能只是银行的“权宜之计”,以吸引更多稳健型的客户。

  申银万国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二季度海外主要市场在央行和政府大幅度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政策刺激下大幅反弹,投资海外的QDII采取积极策略大幅增仓,直接分享了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但业内人士指出,欧美经济反转的信号不很明显,这一轮调整也许会持续3-5年时间,因此银行QDII产品的实际操作空间相对有限,近期QDII产品净值反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从整体上看,今年银行QDII产品处境仍然艰难。

  以汇丰银行近日推出的“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美元固定收益票据”为例,该产品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仅为2.10%。理财资金投资于由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发行并以美元结算、期限为3年的票据。此外,花旗银行近期也推出了一款QDII——“4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每日累计相对表现可自动提前终止美元票据”,该产品为非保本浮动型,到期时有100%美元本金保证,产品表现挂钩盈富基金、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基金和标准普尔金砖四国40指数等。

  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低风险QDII产品出现,但在国内资本市场正逐渐步入小牛市的行情下,“出海”产品风险与收益的性价比显然不具备太大吸引力,随着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还要额外加上汇率损失带来的风险,QDII产品显得有些鸡肋。就吸引高端客户这一角度来看,银行对QDII产品的设计与营销或许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