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首页 > 每日导读 > 正文

基金发行热闹规模却原地踏步

2010-12-31 06:03:08易天富基金网

  ⊙张书怀

  截至12月15日,2010年以来总共成立了147只基金,较2009年增加了29只,增长达24.58%。然而,147只基金募集总规模(其中包括12只在发和刚结束募集等待审批成立的新基金)仅为2879.06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发行份额为21.65亿份,较去年减少了48.22%。再从总规模看,2007年底,中国基金业的规模就达到了3万亿元,但三年过去了,增加了数百只基金,中国基金业的规模却依然还在3万亿元原地踏步。

  业内人士的分析,把原因归结为基金营销渠道过于依赖于银行,而银行则“劝客户赎回老基金,去买新基金”,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竞争激烈等。不过在笔者看来,这都是外因,要解决问题,应着重从基金的内因上去找原因。

  基金作为大众的理财工具,最主要的投资人应该是普通大众,而他们基本来源于银行储户。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只有十来年时间,基金对于相当一部分普通大众来说还是较新的事物,普通大众、包括已进入基金投资的人,还是习惯于银行储蓄的盈利方式:有明确的盈利预期,到期准能获得预先可以计算的利息收入;而且非常简便。普通投资大众因长年累月投资银行存款形成的这种心理特点,就是基金业必须面对的中国国情。如果基金业不顾这样的国情现状,那么普通大众必然会对基金犹豫、怀疑、观望乃至拒绝。

  有必要明确一点,普通大众投资基金,并非要体验什么、感受什么,要的只是比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如果基金能确保给投资者在扣除各种费用之后高于银行同期存款5个百分点的收益,甚至是二、三个百分点的收益,那么银行储蓄向基金搬家就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可是现在基金给投资者的盈利预期是极不稳定的。就以最近的三年为例。2007年5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341家基金获得本期利润11231.23亿元,拜股市大牛行情所赐,这一年股票型基金、积极配置型基金、封闭式基金都取得了100%以上的收益。但在2008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了15007亿元。换句话说,2007年基金的利润还填不满2008年的亏损。2009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94只基金累计获得利润9102.5亿元。以上这三年累计获得利润5326.73亿元。假如基金能把这些利润全部兑现并分配,以2008年底基金25731.71亿份额计算,每份基金三年平均每年获得近0.07元,如果再扣除了申赎费,那收益就更低了。

  与基金投资者收益起伏动荡绝然相反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收益不但年年是正收益,而且预期稳定且步步高升。仍是以这三年为例。2007年基金管理费收入279.05亿元,2008年基金管理费收入307.32亿元, 2009年基金管理费收入285.54亿元。三年管理费收入共计871.91亿元。

  为什么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收入有这样的天壤之别呢?那就是前者按基金规模来提取管理费,后者按基金当年利润来分红,有利润就分,无利润拿什么来分?假如基金管理人因2008年亏损1.5万亿元、基金投资人一分未得,所以管理费也一分未得,恐怕基金管理人早就不干了。

  不但基金管理人旱涝保收,就连作为基金托管人的银行也是旱涝保收,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银行分别提取托管费47.56亿元、53.64亿元、50.38亿元,共计151.58亿元。

  一边年年正收益、高收益,一边是坐着过山车和没底的轿,这样的局面不变,想要投资人建立对基金的长期投资信心,扩大基金规模实在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