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首页 > 基金 > 正文

王群航:微基出路是合并或转型

2013-09-02 15:45:03易天富基金网

  微基出路相对合理的方式是合并,其次是转型,不建议清盘。未来,除非有特殊情况出现,在公募基金里,一般不会有基金清盘。

  本刊特约作者 王群航[微博]/文

  随着新《基金法》的施行和相关法规征求意见的结束,使得相关监管条款一下子放松,随着新基金的大量发行,基金的平均规模日渐下降,微基的数量正越来越多,因此,小微基金(下称“微基”)的相关问题正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微基的出路无非是三条:清盘、合并、转型。目前,市场关注较多的是清盘。

  但是,这三者之间谁更好一些呢?我们不妨从投资者、基金公司、管理层、股票市场这四个方面予以综合分析,衡量每一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再给出最终的结论。

  清盘并不简单

  所谓清盘,就是相关基金最终不得不卖光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等,然后按照最终计算出来的净值,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数量,把资金返还给投资者。如果有亏损,风险由投资者承担。本质上,清盘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方式。

  清盘应该是投资者最为直接的、朴素的想法,其出发点无非是:既然基金公司管理不好相关基金,那就干脆把钱退回来算了。投资者有这种想法很简单,因为如果赎回,基金公司要收取赎回费,而清盘之后退款,就可以节省掉这笔费用。

  但是,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不一定。因为,第一,赎回费这笔开支,不一定就能够真正节省下来;第二,清盘的时间成本可能会比较大。以全市场第一只带有明确清盘机制的基金产品融通通泽为例,这样的清盘应该可以被算作为“一般清算”,这种清算的时间将在六个月以内。这个过程实在太长了,更何况投资者的资金在此期间是没有活期存款利息收入的。由此来看,对于投资者来说,清盘其实很不划算。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之前就没有管理好相关的基金产品,如果再迫不得已地被要求清盘,那么他们将极有可能会更加不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最后的工作。届时,基金在卖股票的时候,不排除大概率地会有尽快卖出的可能,那么,表现在盘面上,就是相关股票的市价有可能会被打压得很低,甚至会掉在跌停板上。如果在跌停板上卖不完,次日继续砸盘。如果这样,相关基金的净值就损失很多。

  根据笔者的调研,多家公司对于清盘这件事情很谨慎,很忌讳。大家一致担心,如果率先清盘,将会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会立即被媒体描写成为最差的基金公司。这样的名誉损失,将是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极不愿意承受的。如果万一真的要被清盘,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家”,有的基金公司表示,做第二、第三是可以的。

  从股票市场来看,一方面,如果有基金要清盘,行情的走势将会受到影响,主要就是不敢上涨,如果恰逢弱势,不排除还有跌一跌的可能;另一方面,相关基金之前所持有的股票,尤其是重仓股票,理论上大概率地将会在此期间下跌。把以上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其结果将是:如果遇到基金清盘,基础市场行情将会走弱,甚至下跌。

  当然,如果清盘的是债券型基金等非权益类产品,由于债市里很多品种的流动性可能更差,届时,卖光所持有的债券也将会是一个难题。不过,目前来看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微基多为主做股票的品种,如股票型基金,以及很多QDII。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基础市场行情因为有清盘而非正常下跌,破坏了市场的稳定,或者还会进一步引发出其他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加剧基础市场行情的波动,那么,这种情况必将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

  合并考验合并者

  所谓合并,就是把微基与同公司旗下的同类型、有相同投资方向的基金合并,通常,微基都是业绩很差的基金,而合并吸收它的基金,应该是业绩较好的基金。合并之后,原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都将废除,一切将按照吞并者的情况去运作。

  微基之所以是微基,与其业绩不好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合并,微基被并入另一只业绩更好的基金,对于原先微基的持有者来说将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合并者来说,由于突然有大额资金进入,如果这些资金没有能够及时购买股票,将有可能会小幅度地摊薄合并基金原持有人的收益;另外,由于原先微基的股票组合可能不符合合并者的要求,合并之后的基金将会有一个调仓的过程,这个过程或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金的业绩。

  另一方面,如果合并,对基金公司好处较多:第一,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不受影响;第二,管理费还可以照常收取;第三,公司声誉不会受损,并且,由于是好的基金合并差的基金,在此过程中,如果策划组织得好,相关问题处理得当,有可能会化腐朽为神奇,借机进一步美化合并者的好基金品牌形象。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 合并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完成一些全新的、可能略微繁琐的法律手续。如果涉及到不同的托管银行,还要做一下被清盘基金原托管行的工作;如果涉及到中登,或许还有登记结算方面的一些问题。

  由于不再有大规模、强制性卖出股票的袭扰,股市行情原先的运行趋势将不会受到影响。或许,略会出现的一些冲击,是原先微基的持仓与合并者的理念有不相符合之处,后者将会逐渐调仓。之所以不会出现剧烈的调仓,一来是因为相关股票的种类和持有量可能不多;二来,如果动作偏大,将会影响自身的绩效,合并者的管理人将会慎重考虑,认真对待。

  最后,划去一只绩差基金的备案,这似乎就是管理层在此过程中唯一要做的事情。既能够省事,还能够保持市场的全面稳定,一举多得,好事一件。

  转型改头换面

  所谓转型,就是把原先的微基改头换面之后让其依然存在。原先的基金之所以会落魄为微基,并且还遇到了清盘的危机,或许其自身产品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如果真是这种情况,调整一下产品的整体设计,使其符合未来的市场投资需求即可。

  如果转型,基金公司要做的事情将会比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找出原先设计上的缺陷,重新设计出新的投资理念、范围、策略等,修改基金契约,召开持有人大会,上报管理层,联系银行等销售渠道,大张旗鼓做一个类似首发的持续营销,等等。这一连串动作做完,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但能够有多大的效果,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毕竟,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这样的“大饼”不太容易画。

  从目前微基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由于产品原先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业绩不好、净赎回量很大,这种情况对于绝大多数基金来说是不存在的。业绩不好,更多的还是因为管理人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这个原因成立,那么,即使转型,也将是大概率地无力回天。

  转型,从基金分类的实际操作角度来看,是在一级分类项下转,还是在二级分级、三级分类等更加细分的层次上来转,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情。至于投票表决等,很多人是没有心思玩这种“游戏”的。微基的持有者之所以会坚持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与他们平时很“懒”,几乎根本不关注自己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这时,要让他们投票表决,惹烦了他们,或许干脆直接做个赎回,一了百了。

  对于市场来说,转型将会涉及到“新”、“老”基金调仓的冲击。不过,由于微基本来的规模就不大,因此,这样的冲击也将不大。预计基础市场将会平稳应对这种情况,以往大量出现过的“到期封转开”案例,可以为此佐证。

  对于管理层而言,这也是比较省事的一种方式,只要不影响市场的稳定、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如何转型都是可以的。转型的案例在市场上已经有过一些,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封闭转开放。2006年2月,建议封闭式基金按照到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个“到期封转开”的建议就是笔者提出来的,管理层立即采纳了。

  综上所述,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在对于微基的出路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相对更为合适的方式是合并,其次是转型,一般不建议清盘。未来,除非有特殊情况或极端情况出现,在公募基金里,一般不会有基金清盘。

  关于合并,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是一对一的合并,还是一对多的合并,是否可以在此过程中给投资者在相关公司旗下的基金方面有多个选择权,值得考虑。另外,如果是一对多的合并,以及由此必将会让相关基金公司增加一定的操作难度,之间的得失平衡,需要基金公司仔细斟酌。一对多的合并,即让投资者自主选择合并到同公司旗下的哪只基金里,其实就是基金转换,是当前可以想出来的最好的方法。

  作者为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