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首页 > 基金 > 正文

基金大举抛售企业债投资就高不就低收益降五成

2013-09-05 21:58:47易天富基金网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中国债券信息网昨日公布的8月份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统计显示,8月份基金减持最多的债券仍然是企业债,减持规模为149.78亿元,基金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企业债,累计减持近480亿元,相比3个月前下降7.5%。有基金经理认为债券抛售潮已经接近尾声,债券的小牛行情可能在年底重现,不过鉴于此前的经验,现在购买债基要选择高评级,放弃低评级。

  基金大举抛售企业债

  数据统计显示,基金8月底持有债券量达26675.58亿元,距离5月底的最高数值27115.18亿元,有接近440亿元的差距,这意味着基金仍然没有完全走出6月“钱荒”给债券投资资金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基金持有企业债的情况,企业债市场已连续三个月振荡下跌,基金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大举减持企业债。2013年6月、7月和8月基金分别减持224.04亿元、105.23亿元和149.78亿元,基金的企业债持有量从5月底最高的6391.99亿元,下降到8月底的5912.94亿元,三个月累计减持近480亿元,减持比例约为7.5%。

  基金大举减持企业债的同时,还在大举增持国开行债,8月增持金额达到190.92亿元,持有量越过5000亿元大关,达到5068.53亿元。“国企债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主要源于其显赫的‘家世背景’。国企债的发行主体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的股东背景相对雄厚,财务相对规范,投资方式较为明确,其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运行中还发挥着龙头作用,因此相较于民企债更能得到市场各方的认可。”富国国企债基基金经理冯彬指出,除了发行主体实力雄厚这一最主要的优势外,国企债在信用保障能力、流动性、品种以及发展潜力等四方面也极具优势。

  收益降五成

  基金抛售债券,让债基收益大幅下降,来自同花顺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截至8月31日,剔除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后,418只债券基金(分类单独计算)今年以来整体上涨,同期平均涨幅为2.61%。单从这一数据来看,上述债券基金今年以来整体还是取得正收益,但相比去年同期降幅超过5成。

  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记者采访了富国浮动费率系列债基的基金经理之一刁羽先生。“今年上半年,债市在弱基本面和宽流动性的双重支持下出现了持续小牛的行情,但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却在这两者的影响下出现了调整和波动。”对此,刁羽认为,这种调整是短期的,虽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债市中长期仍然面临利好。刁羽表示,债市的中长期利好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宏观经济来看,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减速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赚快钱的年代已经过去,各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正在逐渐下降,债券类资产的投资需求则在日渐上升。“因此对债市来说,未来几年将具备很好的市场环境。”刁羽说。

  “利率市场化方面,从美国经验来看,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债券融资规模获得了飞速发展,很多优秀企业从之前的向银行间接融资转为从债市直接融资,这最终推动美国债市实现了大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加上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我国目前还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因此中长期来看,中国债市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刁羽表示。

  放弃低等级债基

  债券牛市的基础来自于信用债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用债总余额约为9.9万亿,占当前债券存量余额的37%,信用债已实现了与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产品的分庭抗礼。加之国内优质企业转向债市融资的步伐加快以及机构投资者对信用债配置需求的上升,可以预见未来信用债将成为一座金矿。”刁羽表示。

  不过他也表示,年初“11超日债”等债券信用风险事件的爆发,以及6月份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信用债评级,债券的信用保障以及兑付能力正经受着较大的考验,像以前那种“博傻”,买入低评级的债券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以前没出事,并不代表以后也不出事,今后不能追求通过持有低等级高收益的票券,用扩张风险的思路来博取价差,进而获得高收益。我们更着重于前瞻性地把握各券商的评级变化,通过信用分析来挑选优质个券”。

  好买财富的曾令华也表示,债券牛市可能在今年4季度开启,不过肯定会出现分化,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些低评级的债券可能在此时集中爆发风险,因此现在投资债券要就高不就低。